您好!欢迎来到恩施州茶业协会门户网站

恩施玉露、利川红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奖补方案

时间:2025-01-21 18:10:05

来源:

作者:

 
恩施玉露、利川红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奖补方案
为持续提升恩施玉露、利川红州级区域公用品牌标准化建设,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,促进全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根据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委托我会承担的《湖北省茶叶重点区域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》项目建设内容要求,特制定《恩施玉露、利川红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奖补方案》。
一、总体思路
坚持“品牌引领、绿色发展”原则,以恩施玉露、利川红适制品种为重点,在会员单位中遴选一家市场主体,由协会联系专家提供技术指导,建设不低于 1000 亩的生态低碳茶园,并对遴选的主体一次性奖补 18 万元。
二、基地要求
(一)基地规模:申报主体需拥有或承诺建设集中连片面积达 1000 亩的茶叶种植基地,土地使用合法合规,具备清晰的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协议(剩余租赁期不少于 5 年)。基地地势、土壤、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,周边生态环境良好,无明显污染源,交通便利,承诺在 2 年内该基地获得“生态低碳”茶园认证面积不低于 1000 亩。
(二)品种要求:根据湖北省《关于印发实施品牌战略
推进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》和恩施州《恩施州老茶园改造工作推进方案(2022-2025 年)》文件要求,基地茶树品种须为鄂茶 1 号、鄂茶 10 号、中茶 108 号、玉露 1号、利川红 1 号中的一种或几种,且单一品种种植面积占比不低于 500 亩,苗木来源清晰可靠,种植密度合理,符合茶树栽培技术规范。
三、评分细则
在满足基地要求的基础上,以参加恩施州恩施硒茶斗茶大赛、湖北省楚茶杯斗茶大赛、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赛获奖情况综合评分,获奖情况能反映申报主体在更广泛区域内的茶叶产品优势,有助于筛选出具有卓越茶叶种植与加工技的市场主体,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,评分细
则如下:
(一)恩施硒茶斗茶大赛奖项:在近 5 年内获得恩施硒茶斗茶大赛茶王的加 10 分,特别金奖加 7 分,金奖加 5 分,其它奖项不加分,获奖主体需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。
(二)楚茶杯斗茶大赛奖项:凡在近两届楚茶杯茶王赛中获得茶王的加 10 分,特别金奖加 7 分,金奖加 5 分,其它奖项不加分,获奖主体需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。
(三)中茶杯鼎承茶王赛奖项:在近五年中茶杯鼎承茶王赛获得茶王的加 10 分,特别金奖加 7 分,金奖加 5 分,其它奖项不加分,获奖主体需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。
四、遴选及奖补方式
协会邀请一红一绿专家库成员共同审议评选,根据企业所提交文件审定符合基地要求的市场主体,再依据加分项内容综合排名,择优选定。
五、申报时间
申报截止时间:2025 年 1 月 23 日
评审截止时间:2025 年 1 月 24 日
六、验收程序
(一)申报。符合奖补条件的市场主体自愿向恩施 
承 诺 书
根据“恩施玉露、利川红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奖补方案”奖补要求,本公司郑重承诺:在获得奖补资金后,我们将积极建设生态低碳茶园,确保两年内该基地获得“生态低碳”茶园认证不低于 1000 亩,若我公司违背本承诺,恩施州茶产业协会可追回奖补资金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公司名称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详细地址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法人代表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联系方式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承诺人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签字(盖章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二〇二五年    月   日
 
 

 
恩施州生态低碳茶技术体系建设规程
一、生态低碳茶定义
以茶树为主要物种,根据生态学理论,科学构建和管理茶树及周边植物生态系统,创造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,同时综合运用一系列固碳减排农业技术,降低茶园生态系统碳排放,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碳固定,加工环节通过采用清洁能源,优化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等技术措施降低茶叶加工碳排放,最终实现产量持续稳定、产品安全优质的生态低碳茶。
二、建设主体基本要求
建设主体主要包括茶叶生产企业或合作社,建设主体应符合以下要求。
(一)主体应具有合法的经营权限及经营范围,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资质。
(二)主体建设主体单位及法人代表未被列入信息严重失信名单。
(三)生产、加工的产品符合相关法律、法规、质量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基本要求。
(四)茶园所有权、承包权和经营权明确,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,并具备相应的证明文件。
三、茶园基地的要求
(一)茶园基地应远离工厂区、垃圾场等污染源 2km 以上,且位于农产品禁止生产区以外;近 5 年内未发生过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。
(二)茶园坡度大于 15°的应建成等高梯级园地;坎壁及行间植草,园内无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地块,无水土流失隐患。
(三)茶园生态用地面积不小于茶园总面积的 10%;在保护周边非茶园种植区原生植被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种植适宜树木,形成以茶树为核心的多物种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。
(四)合理设置茶园道路系统,应系统性的构建茶园生态功能区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、茶园排灌、便捷茶园内的农事操作等各项基础功能。
(五)应保证茶园不少于 10%的生态用地,重视生态用地的功能属性及保护。
四、茶园环境的要求
(一)茶园空气环境质量符合 GB 3095 标准。
(二)茶园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应低于 GB 15618 的风险筛选值。
(三)茶园区域内水体清洁,无富营养化和污染现象,若使用灌溉水应符合 GB 5084 的规定。
(四)应关注产地环境状况,定期进行气、土、水的检测,并保存有效期内的检测报告,一般报告的有效期为 2 年。
五、茶园管理的要求
(一)茶树种植规格符合 NY/T 2172 的规定。
(二)茶园的日常管理应制定长期的管理计划,并有专人负责实施,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活动记录档案。
(三)做好定期的巡山检查,及时清除茶园垃圾及投入品包装袋,在茶园定点设置垃圾投放箱,定期清理;关注茶叶生长状况及潜在的病虫害风险,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避免重大损失。
(四)茶园病虫害防治遵循“预防为主,综合治理”的植保方针,优先使用生态调控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的措施,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,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。当病虫害爆发需要采用化学防治,药剂选用应符合 NY/T 1276 的规定,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内使用的农药。同时年化学防治次数不超过 2 次。
(五)采用以草控草、茶园地面覆盖、人工除草等措施防控茶园草害,不得使用化学除草剂。
(六)茶树营养管理方面,应根据茶园生产模式,采用合理的培肥措施,协调茶叶生产与茶树营养的供给平衡。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及有毒、害物质的城市垃圾、污泥等物质作为肥料。在茶园营养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情况下,可采购商品肥料,化学肥料使用应符合 HJ555 和 NY/T 496 的规定,同时应严格控制化肥用量,降低碳排放。氮肥用量(折合纯氮)总量控制在 15 公斤/亩以下;其中不少于 30%来自有机肥料。钾肥用量(折合 K2O)控制在 3 公斤/亩以下;磷肥用量(折合 P O )控制在 3 公斤/亩以下。
(七)在采摘鲜叶时,应使用竹制品等天然物质制作的容器,避免使用塑料制品。机采茶园提高机械化采摘效率,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。(八)使用机械采收、修剪、翻耕时,若使用汽油作为能源,应使用无铅汽油,防止对茶园造成污染。
六、茶叶生产加工的要求 
(一)加工场所和设备清洁卫生,在鲜叶存放及加工全程实现不落地操作,确保茶叶质量安全。
(二)加工采用清洁能源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应采用绿色、节能、高效加工设备。
(三)加工工艺及流程合理、高效、节能,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。
七、生态低碳茶产品要求
(一)生态低碳茶产品质量应符合 GB 2762 和 GB2763 的规定。
(二)生态低碳茶产品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,宜使用生态、循环与可降解材料,避免过度包装,包装层数不超过 3 层。
(三)生态低碳茶产品应建立追踪管理体系,确保产品信息可以追溯到生产地块。
(四)产品标签信息应符合品牌管理规范、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要求。
八、生态低碳茶园生产技术
(一)生态茶园立体栽培技术。根据产地气候特点,茶园合理选择适宜的生态苗木,充分利用立体空间,增加太能利用率。可选择茶——花、茶——果树、茶——林、茶——药等复合生态栽培模式。在尽量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,提倡种植桂花、樱花,香樟等适合茶叶生长,并具有生态调节功能苗木树种,保护茶园生态多样性,提高茶园整体的生态调控能力,遮光率控制在 20-30%。行道树以常绿树为主,选择一些高大的深根系乔木,一般每公顷种植 50 株以上。
(二)生态茶园绿肥间作技术。茶园间作绿肥,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光能利用率,增加土壤有机质,同时能够起到以草控草的目的。较为常见如:白花三叶草 、红花三叶草和黑麦草。夏季绿肥如:田菁、花生、南方苜蓿、绿豆、箭舌豌豆和墨西哥玉米。冬季绿肥如:黑麦草、白三叶、紫云英、黄花苜蓿和蚕豆。
(三)生态茶园精准施肥技术。建议采用基肥+追肥的培肥方式,使用有机肥作为基肥需要进行腐熟处理,并进行开沟施肥;使用茶树高效专用肥产品作为追肥,实现精准氮肥用量,精准养分配比,精准运筹施肥期。
(四)茶园精准绿色防控技术。基于茶树害虫趋光性和趋色性原理,使用特定波长的天敌友好型诱虫灯和色板,实现茶园害虫的精准诱控;人工模拟特定害虫的气味,使用信息素诱捕技术实现高效诱杀。
 
恩施玉露、利川红标准化基地建设奖补方案 .pdf
b63efda04b0aed0ab42b17d49527c334.pdf (511.05 KB)